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50|回复: 22

詩人程堅甫和他的詩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31 14: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class="MsoNormal" align="lef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ALIGN: left;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Arial;">莫名 著<span lang="EN-US"><br/><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程堅甫出生於十九世紀末的晚清﹐原名君練﹐號不磷室主﹑半叟。他青少年時受的是晚清和民初的教育﹐三四十年代在陳濟棠開辦的廣州燕塘軍校擔任過圖書管理員﹐也任過廣東省鹽業公會秘書﹐韶關警察局文書﹐中山地方法院秘書﹐廣東高等法院汕頭分院秘書等職。他的後半生是在回鄉務農中度過的﹐亦無自己的子孫。所以從個人經歷講﹐似乎沒什麼值得炫耀的﹐一生平淡的很。然而正是在這樣平淡的一生裡﹐<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程">程</personname>先生寫了大量的格律詩詞﹐計一千六百首左右。早年的許多詩作﹐因各種原因﹐不幸未能流傳下來。如今流傳下來的約八百首﹐大部份被<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程">程</personname>先生的同鄉亦是詩人的<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陳中美">陳中美</personname>先生收入了他編撰並自費出版的《洗布山詩存》中。最近從耶魯大學的<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蘇煒">蘇煒</personname>先生處有幸一讀程的這些作品﹐覺得他的詩詞﹐尤其是他的七言律詩﹐具有相當高的詩藝水準﹐值得認真吟讀﹑學習和研究。<span lang="EN-US"><br/><br/>1<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程堅甫的詩作﹐從體裁看﹐有詩有詞﹐詩佔大多數﹔詞中小令﹑長調均有﹔詩則五言七言皆備﹐律詩絕句咸工﹔此外亦有古風體。總的來說﹐<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程">程</personname>先生詩的成就高於詞的成就﹐律詩的造詣深於他的絕句﹐七言又比五言諳熟。比如我們對照一下他現存的唯一一首五言絕句<span lang="EN-US"><br/><br/></span>《偶成》<span lang="EN-US">&nbsp;<br/></span>淺酌復低唱﹐歲月易消磨。<span lang="EN-US"><br/></span>莫為頭顱惜﹐今年白更多﹗<span lang="EN-US"><br/><br/></span>和他的差不多同一時期又是相近題材的一首七言律詩<span lang="EN-US">&nbsp;<br/><br/></span>《黃昏有感》<span lang="EN-US"><br/></span>古巷蕭然車跡稀﹐黃昏風雨掩柴扉。<span lang="EN-US"><br/></span>兩三更後愁難遣﹐六十年間事盡非。<span lang="EN-US"><br/></span>白髮遮羞餘皂帽﹐青燈課讀失慈幃。<span lang="EN-US"><br/></span>自憐不及空階石﹐借得春苔作綠衣。<span lang="EN-US"><br/><br/></span>相比之下前者顯得空泛些﹐後者既有時空的容量﹐也有情感的深度。<span lang="EN-US"><br/></span>為比較<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程">程</personname>先生的詩與詞﹐這裡選了兩首寫生日寄懷的﹐詩詞各一首﹕<span lang="EN-US">&nbsp;<br/><br/></span>《七十寄懷》二首其二<span lang="EN-US"><br/></span>林泉久臥漸龍鍾﹐策杖游春意已慵。<span lang="EN-US"><br/></span>索解最嫌人問字﹐逃名偏有客尋蹤。<span lang="EN-US"><br/></span>漫云七十從心欲﹐未免三分帶病容。<span lang="EN-US"><br/></span>伯道無兒還有壽﹐相逢休更祝華封﹗<span lang="EN-US">&nbsp;<br/><br/></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臨江仙 丙辰生日》<span lang="EN-US"><br/></span>七十八年流水似﹐今朝恰又生辰。<span lang="EN-US"><br/></span>瘦來詩骨漸嶙嶙。<span lang="EN-US"><br/></span>兩行疏落齒﹐半截傴僂身。<span lang="EN-US"><br/></span>自向市頭沽白酒﹐趁時一洗杯塵。<span lang="EN-US"><br/></span>座中蠅蚋是嘉賓。<span lang="EN-US"><br/></span>杯盤殊草草﹐未敢動芳鄰。<span lang="EN-US"><br/><br/></span>先不論對兩種體裁用辭行文方面掌握的高下﹐即使是從落筆時的切入點看﹐<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程">程</personname>先生寫律詩時總會把最貼切於律詩的字句用上﹐來講述最靠近自己心頭的話語﹐能讓短短八句詩句既緊密關聯﹑又開闊而不侷促﹐彼此相輔相成﹐使整首詩擁有足夠的容量﹑能量和時空感。而這首詞儘管也寫得中規中矩﹐卻流於表面﹐亦不夠突顯個性。<span lang="EN-US"><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故此﹐下面的分析評論中著重探討<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程堅甫">程堅甫</personname>先生的律詩成就。<span lang="EN-US"><br/><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再者﹐從時間的劃分看﹐<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程">程</personname>先生的詩詞創作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一九四九年以前的。程在詩詞方面應該是受過童子功訓練的﹐他在早期已過了格律和字句關了。但這階段的詩作卻尚未形成他的個人風格﹐尚未能體現他後來那些詩作中的更深切的情感。比如下面這兩首抗日戰爭期間寫的﹕<span lang="EN-US"><br/><br/></span>《中秋月下書懷》三首其二<span lang="EN-US"><br/></span>月明放眼望神州﹐信有新亭泣楚囚。<span lang="EN-US"><br/></span>斫地放歌狂勝昔﹐倚闌看劍氣橫秋。<span lang="EN-US"><br/></span>可堪枳棘終栖鳳﹐無奈衣冠付沐猴﹗<span lang="EN-US"><br/></span>蕭瑟四郊多戰壘﹐辭家王粲贊依劉。<span lang="EN-US"><br/><br/></span>《弔岳武穆》二首其一<span lang="EN-US"><br/></span>莫叩天閽剖素衷﹐千秋遺恨飲黃龍﹗<span lang="EN-US"><br/></span>山河斷送秦三字﹐塵土長蒙宋二宗。<span lang="EN-US"><br/></span>綱鼎敢言終乞退﹐憲雲無忝死相從。<span lang="EN-US"><br/></span>棠梨幾度花開落﹐灑淚斜陽馬鬣封。<span lang="EN-US"><br/><br/>&nbsp;&nbsp;&nbsp;&nbsp; </span>詩都寫得不錯﹐但它可以是任何一位憂君憂國又不得志的儒生寫的﹐沒有詩人個人的烙印在上面。第二階段是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這是<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程">程</personname>先生詩作的黃金時期。雖然這是詩人生活最困苦的時期﹐卻也是他創作最豐盛﹑藝術水平最高的時期。本文的分析也基本上著眼於他這一時期的作品。<span lang="EN-US"><br/>&nbsp;&nbsp;&nbsp;&nbsp; </span>第三階段是八十年代﹐也是<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程">程</personname>先生生命的最後幾年。多年的苦吟及積累的詩作使程堅甫八十年代在同鄉中有了一些名氣﹐也跟更多的詩友增加了交往。同鄉詩友中﹐有人覺得程詩太低沉﹑太消極﹐勸程要寫光明﹑寫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4: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澤東心目中的風流人物

<br/><font color="#000000">莫&nbsp;&nbsp;名<br/><br/><br/>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是他詩詞作品中第一首公開發表的﹐被許多人認為是他詩詞中的壓卷之作。它自一九四五年問世以來﹐特別是經過文化大革命﹐成了廣為傳誦的詩篇。<br/><br/>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br/>望長城內外﹐唯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br/>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欲與天公試比高。<br/>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br/><br/>江山如此多嬌﹐<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br/>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br/>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祇識彎弓射大雕。<br/>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br/><br/>《沁園春?雪》自公開發表起就引發爭議﹐被稱為受到「反動派」「別有用心的攻擊」。所謂「別有用心」的攻擊﹐無非是指責毛有帝王思想﹐且這種帝王思想在詞中流露了出來。比如當時《大公報》王芸生即撰文要「斥復古破迷信反帝王思想」 。毛澤東究竟有沒有帝王思想﹖或更具體些說﹐《沁園春?雪》這首詞有沒有表現帝王思想﹖這並不是光靠回罵「倒是這些御用文人的主子才是真正有『帝王思想』 的人」&nbsp;就可以使人信服的。想弄清楚這一點﹐我覺得應該從「英雄」 和「風流人物」 兩辭著手。<br/>詞的上半闋寫北國雪景﹐應該說無論從形式到內容意境﹐都算相當出色的 (但算不上是絕世之作)﹐這似乎沒有什麼爭議。但下闋起句﹐筆鋒一轉﹐「江山如 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面對上闋所描繪的如此寧靜﹑如此壯麗的江山﹐英 雄們為什麼要「折腰」呢﹖是要保衛她﹖還是佔有她﹖誰是「英雄」﹖誰可算得上「英雄」﹖接下來的詩句似乎已給出了答案﹕從秦始皇到成吉思汗這些歷代帝王都為江山折腰﹐為佔有統治江山折腰﹐他們都在英雄之列﹐至少是在被考慮之列﹐儘管他們是毛眼中是帶幾分遺憾﹑鬚髮一聲嘆「惜」的英雄。毛所遺憾的是這些英雄缺少幾分文采風騷﹐算不上風流人物。當然﹐與其說是遺憾嘆惜﹐不如說是自豪甚至得意。整首的筆力所在﹐明顯是結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如果說人們對「英雄」這一詞義基本上沒有很大分歧的話﹐「風流人物」卻是一個相對說來較迷離的概念。<br/>然何謂「風流人物」﹖我們得花些筆墨看一下這辭是怎麼來的﹐和前人是怎麼用這個辭的。<br/>從字面上看﹐所謂「風流」﹐是指像清風流水一樣﹐自然自在﹐無拘無束﹐瀟灑逍遙﹐幽雅從容。魏晉時期「竹林七賢」 之一的阮籍(公元210-263)﹐也許是最早對這種人生態度作系統全面闡述者。他崇尚的是「上乎無上﹐下乎無下﹐居乎無室﹐出乎無門﹐齊萬物之去留﹐隨六氣之虛盈﹐總玄綱於太極﹐撫天一於廖廓﹐飄埃不能揚其波﹐飛塵不能垢其潔」&nbsp;這樣的生活觀。&nbsp;阮籍在後世流傳甚廣的《詠懷詩》中也抒發了「風流觀」 。他的風流觀有三點值得特別提一下的。 一﹑避名利﹐更避權力﹐主張脫離政治 (political disengagement) 。像<br/>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憂。&nbsp;(《五言詠懷詩》其七十二)<br/>棄置世上事﹐豈足愁我腸。&nbsp;(《五言詠懷詩》其七十三)<br/>苟非嬰網罟﹐何必萬里畿。&nbsp;(《五言詠懷詩》其七十)<br/>窮達自有常﹐得失又和求﹖…… 俯仰運天地﹐再撫四海流。&nbsp;&nbsp;(《五言詠懷詩》其二十八)<br/>二﹑嚮往體現絕對自由與極樂(the embodiment of absolute freedom and perfect joy) 。像<br/>吸習九陽間﹐昇遐嘰雲霄。人生樂長久﹐百年自言遼。&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五言詠懷詩》其八十一)<br/>鶺鴒鳴雲中﹐載飛靡所期。&nbsp;(《五言詠懷詩》五十六)<br/>三﹑將人的思想轉向往內部心靈的認識與發掘﹐包括詩的世界和音樂世界﹐而對現實時空世界裡的萬千變化﹐置若罔聞。像<br/>下集蓬艾間﹐上遊園圃籬。但爾亦自足﹐用子焉追隨。&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五言詠懷詩》其四十六)<br/>誇名不在己﹐但願適中情。&nbsp;(《五言詠懷詩》其三十)<br/>誰言萬事艱﹐逍遙可終生。臨堂翳華樹﹐悠悠念無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五言詠懷詩》其三十六)<br/>阮籍在他的《大人先生傳》中更是(借大人先生之口) 感嘆道﹕<br/><br/>…… 與造物同體﹐天地並生﹐逍遙浮世﹐與道俱成﹐變化散聚﹐不常其形。天地制域於內﹐而浮明開達於外。……時不若歲﹐歲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神。神者﹐自然之根也。彼勾勾者自以為貴夫世矣﹐而惡知夫市之賤乎茲哉﹖故與世爭貴﹐貴不足爭﹔與市爭富﹐富不足先。必超世而絕群﹐遺俗而獨往﹔登乎太始之前﹐<br/>覽乎淴漠之初﹔慮周流於無外﹐志浩蕩而自舒﹔飄颻於四行﹐翻翱翔乎八隅﹔欲從肆而仿彿﹐洸瀁而靡拘﹔細行不足以毀﹐聖賢不足以為譽﹔變化移易﹐與神明扶﹔廓無外以為宅﹐周宇宙以為廬﹔強八維而處安﹐據制物以永居﹔夫如是﹐則可謂富貴矣。是故不與堯﹑舜齊德﹐不與湯﹑武並功﹔王&nbsp;﹑許&nbsp;不足以為匹﹐陽 ﹑丘&nbsp;豈能與比縱﹖天地且不能越其壽﹐廣成子曾何足與並容﹖激八風以揚聲﹐躡元吉之高蹤﹔被九天以開除矣﹐來雲氣以馭飛龍﹔專上下以制統兮﹐殊古今而靡同。夫世之名利﹐胡足累之哉﹖<br/><br/>這些思想的形成﹐包括被當今學者稱為「新道學」(Neo-Taoism)&nbsp;的形成﹐當然有其錯綜複雜的(司馬氏西晉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原因﹐也有個人經歷的影響。這些因篇幅關係不能在此細述。在阮籍之後﹐每個時代都有其自己的風流士。比如﹐<br/><br/>《晉書?王獻之傳》﹕「獻之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羈﹐風流為一時之冠。」<br/><br/>《晉書?劉毅傳》中引劉毅的詩﹕「六國多雄士﹐正始出風流。」 <br/><br/>《晉書?王濛傳》﹕「[王濛] 與沛國劉惔齊名﹐……凡稱風流者﹐舉濛惔為宗焉。簡文帝之為會稽王也﹐嘗與孫綽商略諸風流人﹐綽曰﹕劉惔清蔚簡令﹐王濛溫潤恬和﹐桓溫高爽邁出﹐謝尚清易令達﹐而濛性和暢﹐能言理﹐辭簡而有會。」<br/><br/>《世說新語》﹕「 [韓康伯] 門庭蕭寂﹐居然有名士風流。」<br/><br/>庾信《枯樹賦序》﹕「殷仲文風流儒雅﹐海內知名。」<br/><br/>杜甫﹕「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br/><br/>杜牧﹕「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br/><br/>蘇軾﹕「風流越王孫﹐詩酒屢出奇。」 「大江東去﹐浪陶盡﹐千古風流人物。」<br/><br/>司圖空《詩品?含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br/><br/>在西方﹐也有類似的「風流」觀。這裡只舉十六世紀法國哲人蒙田。他不那麼玄﹐心態更平靜﹐甚至帶幾分幽默﹕<br/>吾自愛亦勸人之隱居﹐乃退出塵欲與煩惱﹐並非不再關心世事﹕不求得失但求交友也。其實﹐小隱可供吾更廣闊之空間任吾翱翔。吾獨自面對時﹐更會情不自禁地去想國事天下事。<br/>The solitude I love for myself and preach to others means <br/>a withdrawal of my desires and concerns, not my behavior:&nbsp; it is <br/>more to shun business than men. To tell the truth, local solitude gives <br/>me greater room and sets me at large. When I am alone I am more<br/>willing to throw myself into affairs of state&nbsp;--- and of the universe. <br/><br/>有甚行當比獨自遐想更閑適更豐富的。<br/>No occupation is at once idler and more fruitful … than<br/>entertaining one』s own thoughts. <br/><br/>吾不再入世﹐半是有意﹐半是身懶。不必奔忙於世而樂天﹐豈不快哉。苟此一生﹐然既不累己﹐亦不累人。<br/>I have renounced [serving the state and be useful to society] <br/>partly out of conscience and partly out of indolence. I am content <br/>to enjoy the world without bustling my way about In it: to live a <br/>tolerable life that is a burden neither to Myself nor to anyone else. <br/><br/>從唐﹑五代起﹐民間開始借用「風流」一辭﹐將其衍生去比喻不受約束之情事。自<br/><br/>「悔嫁風流婿﹐風流無準憑。」 <br/><br/>到<br/><br/>「不值情牽人﹐豈識風流座。」 <br/><br/>再入明清小說如<br/><br/>「這太尉乃是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駙馬。他喜愛風流人物﹐正用這樣的人。」 <br/><br/>「我們風流人物﹐只要才子佳人會合﹐一房兩房﹐何足為奇! 」 <br/><br/>「[莫翁] 少年時節﹐便有娶妾買婢好些風流快活的念頭。」 <br/><br/>及「風流債」&nbsp;﹐「風流韻事」&nbsp;﹐「風流陣」&nbsp;等等不一而足﹐應非毛澤東的本意﹐故在此不作詳細討論。<br/><br/>毛澤東為要說明「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首先想到的卻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然後說這些歷代皇帝的「文采」﹑「風騷」都「略輸」﹑ 「稍遜」些。先不說﹐和前人「比」 是不夠風流的舉止﹐崇尚風流的阮籍連堯舜湯武﹐孔子老子都不屑於匹比﹐何況秦皇漢武﹖真要比的話﹐事實上﹐中國幾千年來文采﹑風騷比這些皇帝高明的大有人在﹕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蘇東坡﹑曹雪芹等等﹐可以開出一長串名單。要比「風流」﹐按理該和他們比才是。但作者不想和他們比﹐也許不屑於和他們比﹑當然也比不過。再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關鍵的「人物」二字﹐作者原是指帝王﹐而且是顯赫的帝王﹐基本上是打天下的皇帝﹐並不像毛自己後來說的是指「無產階級」 ﹐因為毛歷來主張在今朝的無產階級人民大眾中不宜提倡風騷這類東西的﹐既「束縛思想」又「不易學」 。若「風流人物」 是指無產階級﹐那當時及後來(毛澤東時代)的無產階級比歷代的帝王更風流在哪裡呢﹖比歷代的無產階級又更風流在哪裡呢﹖可見毛澤東不是像他後來自己解釋的那樣在拿「無產階級」和歷史人物比較﹐而是在拿今朝的領袖人物﹐或更確切地說﹐是拿有朝一日將要坐江山的人物與歷朝的領袖人物比較。關於這一點﹐當時《新華日報》上的一段話已講得很清楚了﹕<br/><br/>「對於我們的祖國﹐誰是能體會她﹑護惜她﹑寄於無限深情的愛的『風流人物』 呢﹖……[這首詞] 表達了這位出自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的偉大領袖的聲音﹐它不同於任何一個時代的成功或失敗的英雄的慷慨高歌。」 <br/><br/>當然﹐若硬要把「無產階級」 作為「毛澤東」 的代名詞﹐那只好別作它論了。<br/><br/>那麼﹐和歷代君王相比較的結果又如何呢﹖毛澤東自己(後來)已和秦始皇直接比過了﹐並有了定論﹐這是眾所周知的。毛曾在一九七三年還寫了詩句﹕<br/><br/>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br/>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br/>… …<br/><br/>漢武帝呢﹖《漢武內傳》有記載﹕「劉徹好道﹐然形慢神穢。」故郭璞有詩云﹕「燕昭無靈氣﹐漢武非仙才。」&nbsp;黃震說武帝「於身則求藥長生﹐於兵則窮威萬里﹐於宮室則千門萬戶﹐而於文則好相如之賦﹐…… 於是武帝之志荒矣。」&nbsp;《漢書》記載﹕「……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賦》﹐欲以諷﹐帝反縹縹有凌雲之志。」當時對於文人呢﹖魯迅說得很精闢﹕「武帝時文人﹐賦莫如司馬相如﹐文莫如司馬遷﹐而一則寥寂﹐一則被刑。」&nbsp;所以比過漢武帝也不算什麼。漢朝皇帝中﹐漢高祖倒是既有氣魄又有文采的﹐一首《大風歌》的文采便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加在一起的文采之和比下去了﹐可惜毛澤東沒提他或是沒敢提他。如果要說漢武帝在歷史上哪方面與別的皇帝比顯得突出的話﹐那要數他採納了董仲舒儒學統於一尊的建議﹐從而中止斷絕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言論自由的傳統。<br/>我們再拿詞中提到的最後兩位 —— 宋太祖和成吉思汗和毛來比較一下。宋太祖不但自己禮待知識份子﹐還給子孫訂了一條規矩﹕不殺儒生。這一規矩在宋朝一直傳了十幾世。清初王夫之曾說﹕「自太祖勒不殺士大夫之誓以詔子孫﹐終宋之世﹐文臣無歐刀之辟。」&nbsp;拿當今的話說﹐趙氏把「不殺風流人物」士大夫的規矩通過(儘管是專制的)立法形式確定了下來。這點皇恩保護足使早我們一二輩的知識份子羨慕﹑欽佩不已了。在宋朝後來的皇帝中﹐最能和毛澤東相比的應數徽宗﹐不但從文采藝術氣質方面看﹐也從政治氣質方面看。例如<br/><br/>「徽宗即位﹐下詔求直言。及上書與廷試﹐直言者俱得罪。京師有謔詞雲﹕『當初親下求賢詔﹐引得都來胡道。人人招是駱賓王﹐&nbsp;並洛陽年少。&nbsp;&nbsp;&nbsp;自訟監宮及岳廟﹐都一時閑了。誤人多是誤人多﹐誤了人多少!」 <br/><br/>這不是幾乎耳熟能詳的嗎﹖<br/>再說成吉思汗。在「祇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統治下的天驕元朝﹐社會職業的排行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娼﹑九儒﹑十丐。一位詩友曾半調侃地說﹐元朝的儒生雖不比「丐」 「略輸文采」﹐卻比「娼」 「稍遜風騷」。但不管怎樣﹐「儒」總還排在正面的第九﹐而在毛澤東時代後期﹐知識份子卻排在倒數第九﹕地主﹑富農﹑反革命﹑壞份子﹑右派﹑叛徒﹑特務﹑走資派﹑知識份子。知識份子在要批判打擊的對象中排行第九﹐百姓稱之為「臭老九」。兩個「老九」的地位﹐不期成了莫大的 irony。(irony 一辭中文找不出合適的相應概念﹐若要理解成反諷﹑嘲笑亦勉強可以。)&nbsp;難怪詩友有詩句云﹕「莫把彎弓譏世祖﹐元儒雖賤勝今儒。」<br/>至於唐朝﹐文化氣氛就更寬鬆了﹐甚至令宋人望其項背。按元稹說的﹐「世理則辭直﹐世忌則辭隱。」&nbsp;唐朝氣氛之寬鬆﹐既然是在論詩﹐就別的不看﹐這裡祇看唐詩中顯露出來的寬鬆。對詩中「持不同政見者」﹐當朝的並沒有「忌」﹐更沒有明﹑清以來的「文字獄」 。唐詩中針砭時政的諷諭詩和幽憤詩隨處可見﹐尤其像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皮日休﹑李商隱﹑杜荀鶴等名家。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nbsp;﹔皮日休的《橡媼嘆》﹕<br/><br/>… …<br/>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br/>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璫。<br/>持之納於官﹐私室無倉箱。<br/>如何一石餘﹐祇作五斗量﹗<br/>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br/>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br/>… …<br/><br/>白居易的「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nbsp; 他的《連昌宮詞》說得更直接﹑更露骨﹕<br/><br/>… …<br/>開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漸漸由妃子。<br/>祿山宮裡養作兒﹐虢國門前鬧如市。<br/>弄權宰相不記名﹐依稀憶得楊與李。<br/>… …<br/><br/>杜甫更有「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 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nbsp;﹐「殺人亦無限﹐立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nbsp; 的詩句。至李商隱﹐拿詩評說皇帝可謂到了登峰造極。今僅舉二例。一首<br/><br/>……<br/>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br/>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br/><br/>貶損當了四十多年皇帝者連個女人都保不全。另一首《龍池》則更為深沉﹕<br/><br/>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br/>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br/><br/>揭露了玄宗佔兒子壽王李瑁之妃的醜事。洪邁《容齋隨筆》記載﹕「唐人歌詩﹐其於先世及當時事﹐直辭詠寄﹐略無避隱。至宮禁嫳暱﹐非外間所應知者﹐皆反覆極言﹐而上之人亦不以為罪。」 洪氏還接著舉了許多從元﹑白到老杜﹑小李犯上寫宮幃的例子。當然﹐唐朝臣人在皇帝手下﹐仍還是避免不了宦海沉浮昇降窮達的命運。但即使是被降職﹑貶謫﹑甚至逃亡﹑下獄﹑殺頭的﹐他們的作品不但不禁﹐還由朝廷出版。如<br/><br/>「……駱賓王﹑上官婉兒﹐身既見法﹐仍詔撰其集傳後﹐命大臣作序﹐不泯其名。」 <br/><br/>駱賓王就是那位先是因屢次上疏唐高宗而坐牢且在牢裡寫下《在獄詠蟬》詩﹑後又輔助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寫下那篇《討武曌檄》﹑並因此被通緝捉拿而(傳說)逃到杭州靈隱寺又吟詠出「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nbsp;如此風流詩句的詩人﹔而上官婉兒是唐玄宗尚未登基時誅韋後時一併殺了的﹐但過了幾年又下詔書整編她所遺詩文﹐撰為二十卷﹐還命當時宰相張說作《上官昭容集序》。文化方面﹐唐人享有的這種自由度﹐這種寬鬆﹐在毛澤東時代卻成了只能令人企判的﹐甚至許多人連企盼都不敢奢想的了。<br/><br/>許多人都稱《沁園春?雪》一詞氣魄大﹐如譽其為<br/><br/>「風調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 <br/><br/>許多人亦稱毛澤東氣魄大﹐不把歷代皇帝放在眼裡。其實毛還是把他們放在眼裡﹐還放在詩裡﹐正像郭沫若在文革中仍在解釋的「主席詩詞中所提到的歷史人物﹐大都多少包含著肯定的意思。」&nbsp;祇是毛澤東對皇帝們不那麼一味崇拜﹐看到了他們的不足。但從這一邏輯講﹐若是誰看到皇帝不足就可以稱為氣魄大的話﹐那怎麼沒聽到這些人出來稱頌那些看到毛不足的人氣魄更大﹖<br/>如果說毛澤東的「氣魄」還可以稱得上大的話﹐那他的「氣量」 則是遠遠不夠的了。政治方面自無庸多說﹐就拿文的方面看﹐凡毛澤東涉獵過的文化領域﹐他是容不得權威的。如從批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到批胡適﹐其要害是看不慣胡適派「佔據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的統治地位」&nbsp;﹐要幫(更確切地講是借) 「小人物」 來動「大人物」 ﹐搬走權威﹔就是批孔﹐尚是青年的毛澤東已說「像我們反對孔子﹐有很多別的理由。單就這獨霸中國﹐使我們思想界不能自由﹐鬱鬱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隸﹐也是不能不反對的。」&nbsp;毛批洋人時從來沒那麼狠過﹐如五十年代蘇聯生物界批判遺傳學的摩爾根學派時甚至還出來打抱不平。&nbsp;他會批馬寅初但不會批李四光﹐也不會批華羅庚。換言之﹐對他未涉獵的領域中的權威﹐毛澤東一般說來是允許的﹔他研究過的領域﹐那裡面的權威就祇有崇拜他的份了﹐像詩詞高手郭沫若﹑柳亞子崇拜他的詩詞那樣。<br/>清人袁枚在他的《隨園詩話》中有一句話﹕<br/><br/>「人有典而不用﹐猶之有權勢而不逞也。」<br/><br/>被毛圈點過。現在回過頭看﹐這句話用來概括毛澤東的「風流觀」 ﹐倒是挺貼切的。他鍾情的是那樣一種權勢﹐是他不必自己「逞」 的。從這一角度著眼﹐就不難明曉毛澤東對周恩來和郭沫若再怎樣都總是網開一面﹐因為他們一貫很善於滿足毛的這一願望。柳亞子一度也是﹐六十年代的林彪更是﹐但到了七十年代林彪便不是了。<br/><br/>再說﹐一個人之善良﹑偉大未必和文采有關。文采風騷祇是人的一種很特殊的才能。正如英國詩人豪斯曼 所說的「有多少善人偉人﹐多少聖人英雄具有這種[作詩的]能力的﹖」是否具有文采風騷﹐這對於一位領袖人物之偉大﹐既非必要條件﹐更非充分條件。毛澤東和其億萬崇拜者﹐卻把毛具文采這一幸運與巧合加到了他的偉大英明的冠冕上去了。<br/><br/>為什麼大眾會對《沁園春?雪》﹑特別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句如此傾心﹖這應有它的心理因素﹐與球迷們傾心於母校球隊甚至認同於某職業隊不無相似之處。他們所認同的球隊得勝時﹐球迷自己也有一種自豪感﹑勝利感。「我們第一﹗」 (「We Are Number One ﹗」) 之類的叫喊會帶來多少的興奮﹑自豪和滿 足。同樣地﹐人們喜歡聽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樣的詩句﹐給人一種希望和鼓舞﹐我亦生在今朝﹐豈不快哉﹗能對這種大眾心理(crowd-psychology)駕馭﹑掌握﹑運用, 倒是領袖氣質的反映。一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當年曾引得多少人熱血沸騰﹐自豪激動﹐縱情高歌。千百萬小將放聲朗誦著毛的這一詩句﹐真的以為自己是今朝的叱吒世界的風流人物了。連專業詩人都不禁吟起<br/><br/>「天上地下的英雄啊﹐&nbsp;最風流的是咱們這一輩!」的詩句。<br/><br/>回想起一九四五年秋開始的眾多對這首《沁園春?雪》中流露出的 (儘管不是﹑至少不一定是有意宣揚的) 帝王思想的批評﹐無論是善意的﹐還是「別有用心的」攻擊﹐不幸言中﹐不能不說是中國的一個悲劇。近幾十年來﹐知識份子一直在為自己的生存而折腰﹐「文采﹑「風騷」方面﹐總的來說是斷了一代﹐造成了一位「風流人物」貽誤一代風流人物的可笑又可悲的結局。到如今﹐我們所剩的﹐祇有企盼和期望「數風流人物﹐還看明朝(zhao) 」了。<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零零三年平安夜<br/><br/><br/>按﹕將WORD轉過來時﹐四十幾個註腳都不見了。這些註腳基本上是引文的出處。希諸位諒鑒。真有誰對這些註腳感興趣的﹐我會將文件通過e-mail傳過去。或是誰知道如何連註腳一併貼上﹐那就更好。莫名敬啟 <br/></font><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4: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一得和他的诗艺

<p><br/>莫&nbsp; 名&nbsp;<br/><br/>&nbsp;陳忠平,字半愚,號一得愚生,亦稱鄱湖野人,閑雲。江西都昌人。現任工程師。1997年起自習詩詞格律,2002年起在網絡上發表作品。一得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拾葉詩社(網络詩社)理事,江右詩社社員、編委,原都昌詩詞學會副秘書長、副主編。<br/>&nbsp;&nbsp;&nbsp; 無論從他的履歷或從他的頭銜,都很難看出詩人一得的造詣和成就。雖然一得並無文學方面的文憑,但他的創造力卻顯示了他非凡的藝術直覺,凸顯了他的卓群之處。<br/>  這類藝術直覺和創造力,遠不是一張學位文憑所能換取的。這次詩詞節,我們邀請一得作爲主講詩人之一,主要目的在於向網絡以外的更多的詩詞讀者介紹他的詩詞創作成果,學習他的詩詞藝術,並爲一得營造他應有的影響。一得是一位很好強的人,對他認定的事,總會去下大功夫,把他做得像模像樣。甚至曾經嗜賭,對打牌很是下過一番心思。這一點頗像李清照和龔自珍,但一得不似龔自珍“每賭總輸”,而是勝多負少。不過,當他接觸上了詩詞後,一得的心思卻都撲到了詩詞上,抛心力作詩人了。<br/>&nbsp;&nbsp;&nbsp; 有朋雨夜過訪,笑吾耽詩自誤,以詩答之:“狂風挾電過蓬門,一枕清眠碎作塵。有夢不曾逢亂世,無能只合做詩人。中年況味堪誰說,小我情懷咸自珍。明月沈吟雲外久,幾番卻被雨磨新。”;耽詩六年:“半似疏狂半似癡,個中憂樂有誰知。每將夢囈叩心語,空對孤燈捉鬢絲。放眼已然新世界,遣懷猶是舊詩詞。如何消得書生氣,滿紙牢騷一炬之。”<br/>&nbsp;&nbsp;&nbsp; 至於他的身世和他的學詩過程,一得會在他自己的報告中向大家介紹的。這裏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一得詩詞、特別是他的七律的創作個性和藝術風格。<br/>&nbsp;&nbsp;&nbsp; 所謂創作個性就是一位詩人區別于其他詩人的主觀方面各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明顯特徵的總和,是在創作實踐、人生觀和藝術修養基礎上所形成的獨特的生活經驗、思想情感、個人氣質、審美理想以及創作才能的結晶。<br/>&nbsp;&nbsp;&nbsp; 而詩詞中的藝術風格是從詩詞作品整體呈現的特徵,是由內容與形式的獨特的統一方式、詩人主觀特點和題材客觀特徵相統一所造成的一種不易說明卻不難感覺的獨特面貌。<br/>&nbsp;&nbsp;&nbsp; 凡讀過幾首一得詩的人,大多首先會有淳厚渾重、平和中正的感覺。一得在論詩時,“於‘才、學’之外又拈出‘養’字,”認爲“三者不可或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才’令詩靈動、清新,‘學’令詩飽滿、典雅,惟‘養’令詩厚重、沈鬱。” <br/>&nbsp;&nbsp;&nbsp; 正是這一“養”字,賦予了一得詩詞其很重要的特性,無論是贈酬詩還是感事詩,厚重、沈鬱總是貫穿著他的作品。<br/>&nbsp;&nbsp;&nbsp; 閉門靜思三首其一:“瘟君四處布疑雲,惜此殘軀深閉門。公宴久疏應羨我,舊詩漫理不求人。束手愁看生死戰,驚心轉覺鬼狐親。流行豈獨憎非典,名利場中角逐頻。”<br/>  明顯地,這是一首非典時期的詩,然詩人不去描寫病情和抗非典,卻寫閉門靜思,在立意上已勝一籌。“惜此殘軀深閉門”一句乃欲擒故縱法,先退三舍。至頜聯一轉,“公宴久疏應羨我,舊詩漫理不求人。”,詩人因瘟君閉門閒居的生活反倒讓人心生幾分羡慕。至頸聯又一轉,“驚心轉覺鬼狐親”乃大開大闔之筆,也爲尾聯作了鋪墊,道出詩人心裏話,全詩亦嘎然而止了。<br/>&nbsp;&nbsp;&nbsp; 偶感:“月冷霓虹夜氣蕭,風吹亂影葉刁刁。新聞多半好光景,霜跡依然舊板橋。薄俸支家心已足,小康于我夢何遙。閑來且自專丘壑,漫把人間萬象描。”<br/>&nbsp;&nbsp;&nbsp; 首聯寫景,頜聯卻是漫不經心的諷諭,出句突兀地冒出“好光景”,對句又是很自然地接著寫秋冬的蕭瑟景色,使得這一聯中的結論顯得無可抗拒。頸聯中“小康于我夢何遙”從另一面強調了詩人的“薄俸”與對此的“知足”。這裏並無古代儒士對“貧”的傾訴或悲號,而是不動聲色地將當今社會上的那種報道攙假的現象用詩這一特定的藝術形式進行了抨擊。應該說,“興觀群怨”在此得到了相當的體現。<br/>&nbsp;&nbsp;&nbsp; 半個多世紀前,美國女詩人摩爾 (Marrianne Moore) 曾指出,表達最深沈感情時都需要克制。“The deepest feeling always shows itself in silence, not in silence, but restraint.”一得寫的感事詩大都有這種restraint。<br/>&nbsp;&nbsp;&nbsp; 冬日通宵加班:“一年容易又霜飛,搖曳書燈曙色微。數字翻新由我寫,文章落臼讓人譏。清茶有味供消遣,老眼無能辨是非。不見寒號枝上鳥?殷勤只管勸加衣。”<br/>題曰加班,是加什麽班呢?頜聯即已點破:是趕年終總結或報表。這般總結,文字上是年年老一套,不光看的人乏味,詩人明寫了,連寫總結的人也乏味─“文章落臼讓人譏”,而開篇“一年容易又霜飛” 即交代了年終之時間,又用個“又” 字與頜聯的年復一年鋪墊、呼應。而且不僅是乏味,還被授意數位造假;且不說造假,而說翻新,反話正說;且“由我寫”,看似瀟灑,實屬無奈。後兩聯則在“無奈” 二字上發展出去。<br/>&nbsp;&nbsp;&nbsp; 其次,我們談詩人的聲音。上世紀的英美大詩人,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略特 (T. S. Eliot)五十年前在哈佛大學諾頓講座(Norton Lecture)中提出了詩的三種聲音的問題“The Three Voices in Poetry”。 <br/>&nbsp;&nbsp;&nbsp; 第一種聲音,是詩人讀給他的讀者聽的,他在作詩時,想象著有這麽一批聽衆,他的聲音、或者說他的詩的聲音,也是爲他的諸多聽衆定的。<br/>&nbsp;&nbsp;&nbsp; 第二種聲音,是詩人自言自語的聲音,他也許有聽衆,但只是個把,而且是把他們想象成在隔牆聽的。(艾略特用了個overheard的單詞。)喃喃說給遠方的親人、朋友的話,或是書信體的話外音,亦可歸於此類。<br/>&nbsp;&nbsp;&nbsp; 這次詩詞節我們邀請的兩位詩人中,金水的詩基本屬於第一種,一得的詩基本屬於第二種。所謂豪放就是不在乎別人聽見,可能還聽衆越多越來勁;所謂委婉,則或是爲某個特定的聽衆定做的,只在乎他(她) 能聽清;或是只是對自己說的,別人聽到與否無所謂。<br/>&nbsp;&nbsp;&nbsp; 這種貌似無意聽到的詩句,有時卻有其特有的魔力。詞,尤其是長調,也通常採用此等手法。此等手法,詩詞成了詩人自言自語的見證者。<br/>&nbsp;&nbsp;&nbsp; 無題:“一勾寒月夜蕭疏,坐擁孤燈濁酒壺。莫數窗前桐子落,忽聞夢裏小名呼。愁從醉後方知味,情到深時轉似無。畢竟歡娛終有盡,再思尋覓卻模糊。”<br/>&nbsp;&nbsp;&nbsp; 這是一首借夢境寫憶友的詩。從寒月夜孤燈酒壺寫起,看似平淡,卻爲後面營造好了氛圍。方才在想是數還是莫數窗前桐子落,卻接一句“忽聞夢裏小名呼”直直地把讀者帶進了詩人的夢境,亦暗示了詩人與這一好友的親切關係。“愁從醉後方知味” 分明是“借酒銷愁愁更愁” 的翻版,卻翻得新穎有味,“情到深時轉似無” 再進一層,以淡語寫深情,又道出了百般無奈,真正方家字句。第七句相比之下似略顯勉強,結句“再思尋覓卻模糊” 則是義山“惘然”筆法,給人以無數的回味與遐想。這首詩是寫給誰聽的呢?可以通篇是自言自語,是一種淡雅的回味,亦可是寫給那位“小名呼” 的舊友聽的,在傳達一種懷念。<br/>聽一得這類詩,真像聽一首首動聽的小夜曲。 在此,一得所拿手的李商隱式的緩慢語調,更加重了對這份懷念的渲染。<br/>&nbsp;&nbsp;&nbsp; 有西方詩人說,緩慢是一種美。這點高見在一得詩集裏體現得尤其明顯。在他的另一組無題二首中,這種緩慢語調似乎更爲突出:“往事何堪憶舊時,看將已是一年期。夢中脂粉為卿補,鏡裡霜華緣我癡。半老秋桐心未死,無邊冷月影空垂。可知多少不眠夜,坐對孤燈撚斷髭。”、“坐對孤燈撚斷髭,頻勞倦雁竟何為。應知今世原無份,欲卜來生未有期。心與秋波同漲落,夢隨病骨漸支離。蒼天若解憐儂意,莫遣霜風透我衣。”<br/>&nbsp;&nbsp;&nbsp; 這二首應該都是寫給一個人聽的,一位一年前結識的女性朋友。第一首,頜聯妙句乃學小杜意,然並未學小杜句。杜牧題木蘭廟詩有“夢裏曾經與畫眉”句,一得熟讀小杜詩,不會不知道的。頸聯應是一實寫,一虛寫;一描寫自己,一遐想詩友。爲何說是詩友呢?尾聯泄露了答案:夜夜“撚斷髭”,爲推敲詩哩。且頜聯中的“補脂粉” 也未必是實的,理解爲爲卿改詩、潤色,爲卿的詩“補脂粉”,亦未嘗不可。 <br/>&nbsp;&nbsp;&nbsp; 俄國詩人布羅茨基把這類聲音總結爲:“你讀優秀詩人作品的時候,你感覺到他們不是在和常人對話,而是同天使侃侃而談。”<br/>&nbsp;&nbsp;&nbsp; 似乎第一首還沒把心裏話說完,於是有了第二首。可以察覺出,後一首,詩人心中的張力因前一首而增加,以至有了“有緣無份”的無奈感歎。首聯承第一首,頜聯將第一首中的無奈推向了新的高度:“應知今世原無份,欲卜來生未有期。”無奈得鬱悶,詩讀到此,不免對詩人生幾分同情。接著頸聯“心與秋波同漲落,夢隨病骨漸支離。” 從鬱悶到惆悵,讀者亦從同情而轉生憐憫之心了而這種憐憫之心又由尾聯得到加深,真不忍卒讀雪上加霜的嚴酷,也許還不禁爲詩人打個寒顫。<br/>&nbsp;&nbsp;&nbsp; 如果說金水詩中最佳者大部分是即景即興,寫身邊的直接感受的話,那麽一得的詩中最佳者要算懷念、酬寄遠方的朋友的那些了。金水能將身邊平常景寫得有聲有色,帶幾分仙氣、幾分豪氣;一得能把千山萬水遠隔之無情,寫得那麽的intimate,那麽的親切,就像美國桂冠詩人柯林斯(Billy Collins)觀察到的貌似審美之距離遙遠性,而實爲審美之密切性。<br/>&nbsp;&nbsp;&nbsp; 一得詩中不僅是懷友詩、贈酬詩具所謂的“第二種聲音”,在他的別的如交遊詩中,亦是如此。例如偕同社諸君遊青雲譜八大山人故居:“青雲有夢畫淩煙,掛眼江山獨愴然。五桂難尋劫灰後,綠溪長繞故居前。悖情管筆棄斯世,亡國衣冠剩此癲。哭笑當時矜一問,人間換了是何年? ”<br/>&nbsp;&nbsp;&nbsp; 頜聯有“病樹前頭萬木春” 的意境,然語調卻是詩人一得自己的,低沈的,淳厚的。頸聯把這種沈鬱推向更高一層,而尾聯給讀者留下了諸多的聯想空間。<br/>&nbsp;&nbsp;&nbsp; 波蘭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米洛茨(Czeslaw Milosz)曾評價,說開了說白了的東西通常沒那種捍衛個人心靈庇護所之情感魔力來得有意思。(What can be said openly is often much less interesting than the emotional magic of defending one’s private sanctuary.)可以說,一得的詩也應驗了米洛茨這一和中國古人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高見。<br/>&nbsp;&nbsp;&nbsp; 綜看一得詩,其中並無太多的敍述和議論,更多的是詩人自己的感受。通過其比常人更敏銳發達的審美感受能力,去尋找一種種的意象,再應用豐富貼切的、卻又看似尋常的辭彙,把這些意象表達在詩中。<br/>&nbsp;&nbsp;&nbsp; 一似自畫像的一得齋:“數尺方圓苦自營,勞形恐負一燈青。爬梳便欲為蟲蠹,落筆真能寫性情。竹影搖窗風可語,書生破壁事難成。案頭惟有馬蹄錶,如我匆匆轉不停。”<br/>中秋感懷:“中秋又是一番過,明月依然奈老何。柿壓南園紅漸透,霜侵北嶺翠無多。清香寧向閒庭散,滴水偏將鐵硯磨。千古騷人同此怨,於聲噤處作長歌。”<br/>  首聯儘管只寫時與景,然已寓意象於其中,“又是”、“依然”則幫助突現這種感受。頜聯仍寫景,用一不算太熟的景—“柿”搭配另一特熟的景—“霜”,還下“壓”、“侵”二動詞,不算尖新,然爲所要表現的意象增色不少。到了頸聯,詩人的感受表現得更強烈,真個欲吐爲快,但詩句卻用了“清香寧向閒庭散,滴水偏將鐵硯磨。”上接頜聯,又把不願趨炎附勢,甘願用恒心在詩詞這塊艱難的田地中默默地耕耘的詩人本色表達得恰到好處。尾聯告訴讀者,這仍是詩人獨自的低吟,是前面說的“第二種聲音”。<br/>  無題:“擬試新醅誰肯陪?生生倚斷舊樓台。方疑塞雁傳書至,忽見羅衣牽夢來。殘月應知別後意,遐思盡托掌中杯。我心恰似疏籬菊,一著霜風便自開。”<br/>  首聯先拈出“新酒”和“舊樓臺”,再接“塞雁傳書”、“羅衣牽夢”的意象,都爲表達思念的感受。“疑”字、“牽”字,“方”字、“忽”字,均下得貼切。到了頸聯,還是不明說,再托殘月和酒杯之象來繼續克制地表白,但作爲讀詩的人,自然比讀直白的詩句要更爲感動,至少我會覺得這要是寫給我的,那該多好! I wish it were written for me!尾聯還是用意像,還表示每到深秋詩人很自然地會想起這位知己朋友。<br/>&nbsp;&nbsp;&nbsp; 一得這些詩裏爲表示意象所用的辭語,貫穿著看似尋常的、熟悉的,卻又是別致的、貼切的,正如羅丹的雕塑作品被人們評爲“把自己對世界的看法限制在了人體那些熟悉的曲線中”那樣。<br/>&nbsp;&nbsp;&nbsp; 此類辭語,上面列舉的詩例中比比皆是。這裏不妨再看一首春日再雪:“分明不許百花開,又見蒼龍貫甲來。乍皺鵝黃連夜萎,初征紫燕半途回。天淆氣象時無序,物破平衡歲有災。一事嗟餘休自擾,或能二度訪孤梅。”<br/>&nbsp;&nbsp;&nbsp; 詩中用的都是平常語,所表現的意象卻不流俗。如“初征紫燕半途回”一句把個雪之來得不合時令寫得既清雅又如眼前景。頸聯手法頗新,說環保卻用的是詩的語言。尾聯則是一種聊以自慰的表白,也是詩人自我性格的透露,結得妙。而開首更是不落俗套,開門見山,平地高樓,顯示了詩人在熟練掌握了律詩的基本規則以後又可按自己立意所需而靈活運用,得心應手。這也體現了詩道無不二法門這一法門。這種撲面而來的起頭,讓人回顧到貝多芬某些鋼琴奏鳴曲和室內樂作品的手法。<br/>&nbsp;&nbsp;&nbsp; 在一得那些貫穿著看似尋常的、熟悉的,卻又是別致的、貼切的辭語中,除了別出心裁自創者,亦有化用廣大讀者耳祥能熟的前賢名句。<br/>再登小磯山二首其二:“舊地重遊感不勝,群鷗爭逐一帆輕。醉人秋色都無恙,裂岸駭濤空有聲。欲踏層巒風更緊,轉看仄徑意難平。青山謂我多憔悴,我謂青山不解情。”<br/>&nbsp;&nbsp;&nbsp; 尾聯化用得頗爲貼切。但一得是極力反對堆砌典故,在這一點上,身爲江西人的一得與傳統的江西派則大相庭徑。他在於詩門的對談錄中曾這樣說:“對於用典的觀點:1.信手拈來天然成妙,不可不用;2.爲避開某些人或事,不得不用;3.用之增強藝術感染力,何樂而不用。可用可不用的儘量不用,爲賣弄而用典則是令人深惡痛絕的,寧可不用。總之,用典是爲了更好地表達或者隱晦(現在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此外沒有別的目的。僻典不可用,應生典熟用,熟典生用。用典不著痕迹,換言之,即便讀者不諳此典亦無礙於理解,只是深度有所不同,這才是真正高手;次之者,用之使人不覺累;等而下之者就是用之使人翻書。”由不同的感受,尋找不同的意象,從而能相題而設施,篇篇不同,這也是一得詩作的另一特點。從我幾年來對一得作詩的觀察,悟出他能如此,關鍵是用心找切入點。<br/>&nbsp;&nbsp;&nbsp; 這在贈酬詩的寫作中尤其如此,故寫得不泛,極有針對性,寫給甲君者不可贈乙君,贈乙君者亦不可贈丙君。如答老向抱病見寄:“人生能得幾知音?網海茫茫豈易尋。惠我好詩真徹骨,念君近況每揪心。一湖鏡水波初皺,二月江州綠未深。寒士衣衫多半薄,不勞風雨更相侵。”<br/>  二聯寫情,三聯寫景,景中鄱湖、江州各得一句,分明景中有情,補充第二聯,非又贈詩又抱病之九江老向莫屬。<br/>&nbsp;&nbsp;&nbsp; 寄瀟湘妃子生辰:“久困鄱湖雲水陂,梅花消息得來遲。清芬沁骨寒無敵,疏影浮窗瘦可知。紅燭輕搖妃子夢,東風漫寄野人詩。瀟湘一去三千里,吹取冰心落酒卮。”<br/>&nbsp;&nbsp;&nbsp; 這首只能是鄱湖野人(一得之別號)贈瀟湘妃子的詩,且梅花作爲切入口,來鋪寫其“清”、其“瘦”。結尾托意自然界送上問候與思念,此乃一得之慣用伎倆,然每次用來又覺得很到位,很溫馨。這次我們可以很幸運地聽一得親自談他作此類所謂“應酬詩”的章法和門道,談他是如何去搜尋所需的意象的,又是如何將所寫的物件“無論是借景、借物贈友,還是詠物”有意識地進行昇華。<br/>&nbsp;&nbsp;&nbsp; 接下來要分析一得詩的形式方面的特色。<br/>&nbsp;&nbsp;&nbsp; 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內容的存在方式。一得的詩作有甚高的造詣,除了他超群的情感、思想、立意外,對詩這一特殊的文學體裁、尤其是七律體裁的掌握得當是分不開的。詩詞創作中的重要一環,就是內容向形式的轉化。不光是比如七律體裁形式的外在結構“八句每句七字,何處押韻”,而更要注意其內部結構‘起承轉合’,‘謀篇佈局’的苦心經營。作爲讀者,若能有較堅實的詩詞構架方面的知識,則對理解、欣賞這些佳作會有很大幫助。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同理,如果你想得到詩詞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詩詞修養的人。我們今天的這些報告,主要目的之一,是與大家多交流些這方面的知識,培養、提高大家的詩詞修養,以更好的欣賞包括二位元詩人作品在內的詩詞傑作。<br/>  從前面那些例子看,一得是一位既非常“尊體”、對律詩內在規律掌握嫺熟,又敢於、善於不斷嘗試創新的詩人。如幾首無題一派老練沈穩的律詩筆法,而中秋感懷、春日再雪就起得較新。有人用律詩這一被無數人寫過無數遍的格式寫作,並且可以寫出一篇接一篇的完美的作品來,真如高爾基所形容的,“能喚起人對自己的創造才能感到驚奇、驕傲和快樂。”儘管一得的七律總的來說,每聯都很穩,整體端莊得體,但在我看來,他律詩的頜聯通常尤爲出挑、亮眼,特別是在那些感歎身世的詩裏,在四聯裏更爲突出。爲闡明這一點,我們舉一些實例。像前面舉的中秋感懷、無題中的“方疑塞雁傳書至,忽見羅衣牽夢來。” 又如下列七首,似乎更爲顯著。<br/>  雜感:“漫說時乖命也乖,只緣俗氣未全諧。青雲已負半生約,明月猶窺一得齋。窗外喧囂寧掩耳,網中歲月許忘骸。諸生坐領貧何懼,日日歡顏為爾開。”<br/>  與胡國榮同學闊別重逢古南:“望中雛鳳各飛天,我負韶光年復年。四十功名成畫餅,三千煩惱費吟箋。問心無愧矮牆下,落魄何妨摯友前。握手古南揮又別,尋常離散自隨緣。”<br/>&nbsp;&nbsp;&nbsp; 小酌:“成仙之術不曾諳,浪跡紅塵遺笑談。弄繭春蠶絲未盡,奮蹄駑馬力何堪。擬將心結寬些許,拼把詩蟲醉二三。一路行吟憑酒力,圓爭怪眼看淮南。”<br/>&nbsp; 感事二首其二:“世事多經世故疏,一番詫異一嗟吁。木將朽矣難成器,位漸高兮易務虛。碧影參差先富宅,朱門絡繹後生車。文明進化原該是,好古剛腸總不如!”<br/>&nbsp;&nbsp;&nbsp; 閉門靜思三首其二:“不合閉門無所為,每將變雅作新詩。補牢總悔亡羊後,得意渾忘落魄時。誤我浮生非鐵骨,輸他絕學是牛皮。避塵始覺蓬萊近,多少紛紜一笑之。”<br/>&nbsp;&nbsp;&nbsp; 再登小磯山二首其一:“風搖水底幾重天,山色湖光兩惘然。倦鳥投林嫌太早,青衫落魄甚當年。去尋幽徑曾攜手,來過空門不問禪。便欲問禪何所用,那時幽徑草芊綿。”<br/>&nbsp;&nbsp;&nbsp; 新居漫興:“廿年勞碌苦兼辛,營得蝸居棲此身。地窄天猶容一線,心寬目自亮三分。已無俗物需防盜,尚有清風可養真。新捨終歸成舊館,傳諸翰墨到兒孫。”<br/>&nbsp;&nbsp;&nbsp; 一得詩中的用韻問題。他的律詩,筆法老練,整體感覺很正宗,但用韻卻是主張臨韻通押的。例如上面所舉實例中,閉門靜思三首其一和新居漫興乃真、元韻合葉(亦借文韻),無題二首其二 (“坐對孤燈撚斷髭,頻勞倦雁竟何為。”)支、微韻合葉,一得齋庚、青韻合葉。 我自己是崇尚尊體者,故作詩時盡力不出韻(包括不拿臨韻通押,更不用新韻) 。持不同意見者的主要理由,是“語言是在發展的”既然今日的語言已不再像唐宋時的發音讀法,又爲何要如唐宋人那般押韻呢?再說,用韻是爲了音律和諧,若寒、山、先等韻不是在今日普通話中停和諧的,爲何不能通押呢?這等反駁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br/>&nbsp;&nbsp;&nbsp; 其實有些在唐在宋是同韻部的字,到今天已是不同韻部了,如上面所舉的中秋感懷中“過、何、多、磨、歌”,卻是人人喜而押之。至於爲何堅守平水韻益處大於害處,這需要較多的篇幅來細論,我會另行撰文說明,這裏因時間和主題關係,不能展開來談,只就一得的用韻而論。在古時候,一直是先有詩作,再有韻書。平水韻出現于唐宋之後幾百年,故唐宋人作詩當然不會按平水韻。那麽,他們寫詩是按什麽韻書的呢?唐代有切韻,韻部比平水韻要細得多,比如平水韻中的“二冬” 在切韻中就分成冬、鍾二個韻部,“四支”分成支、脂、之三個韻部。唐人寫 (近體) 詩是否按切韻呢?回答是否定的。 包括杜甫在內的一批傑出詩人都或多或少地押切韻中的鄰韻,至於哪些鄰韻韻部會通押則因人而異。而平水韻這本韻書是在總結了唐賢的鄰韻通押之後對切韻進行合併而成的。詞韻的情況也相似。<br/>&nbsp;&nbsp;&nbsp; 正因爲自古以來都先有詩作,再有韻書,所以我個人不贊同先出“指導性” 的新韻韻書。那是要等到用新韻寫的詩作有足夠多時才去做的一件事。可惜的是,用新韻寫的詩,現在還少得實在可憐。<br/>&nbsp;&nbsp;&nbsp; 讀了一得的詩以後,使我略爲改變了對當今鄰韻通押這一問題的看法。雖然一得的鄰韻通押與音樂中突破和諧的和絃而用chromatic chords (如瓦格納) 和繪畫中突破傳統透視原理而走向Cubism (如畢卡索) 不同:後者是有意的突破,並將其作爲他們藝術創作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而前者是爲更好表達內容在形式方面做的一種被動退讓,但一得詩作之成熟完善,足可使我去接受他鄰韻通押的嘗試。不過這僅限於他,對別的詩人,除非其詩作已臻完美,鄰韻通押還是會造成讀詩時的審美破壞。<br/>&nbsp;&nbsp;&nbsp; 作爲一名詩人,一得和[其餘]所有詩人一樣,有他的局限性。較明顯的是他在古風和詞、特別是長調方面涉獵尚不深;在近體詩中,詩詞圈中普遍認爲他的五言不如他的七言,他的絕不如他的律。儘管一得自己對此並不完全服氣,他的氣質和審美類型似乎決定了他最能把握七律這一最適合他淳厚渾重、平和中正、甚至偶爾帶幾分沈緬個性的格式,也許這就叫內容決定形式吧。平心而論,這種因對某種體裁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而造成的局限性,十有八九是好事。西方詩界從早年的柏莆(Alexander Pope)到現代的拉金(Philip Larkin)也都有類似的例子。誰要是去息心研究一得的絕句或五言,回過頭去他大半會因此而更爲欣賞其七律之優雅純正。也正因如此,一得的局限性卻成了他的優點,成了他的拳頭。設想若一得能寫各種體裁,但每種體裁火候都掌握得略微不如他的七律,那今天被貴州大學邀請參加詩詞節的恐怕是另一位詩人了。<br/>&nbsp;&nbsp;&nbsp; 以上講的諸點,目的在於與方家交流閱讀、理解詩人一得詩作的心得體會,也是爲了幫助初學詩詞的讀者能更透徹地瞭解他的律詩藝術。<br/>&nbsp;&nbsp;&nbsp; 但要真正去欣賞他的詩、掌握他的詩藝,只有直接去欣賞這些詩本身,因爲無論多少生動的評論文章和解讀材料,都不能代替對詩詞的直接閱讀欣賞及這種欣賞所能帶來的愉悅。有位詩友說得好:一得的詩,尤其具有茶味,清香淡雅;初嘗一口味並不濃郁,是需要慢慢品的。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現在,各位可以翻開或重新翻開一得的詩集,也品一品他的詩,開始一趟美妙的精神和文學的旅程。相信各位不會失望的,也預祝大家這一詩的旅途愉快!<br/>丙戌 暮秋&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於杭州求是村</p><br/><br/><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1 15: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p>好文章,值得一赏!</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1 16: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东华人氏</i>在2007-5-31 15:43:43的发言:</b><br/><p>好文章,值得一赏!</p></div><p>同感!</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1 17: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p>欢迎莫先生莅临江右。</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1 20: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p>十分精采!先复制下来再细读。</p><p><font face="黑体" color="#386149">非常希望能见到这些文章宝贵的注,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呢。请江右诸兄想办法,用另一份文件的形式贴出也可以啊。</font></p><p><font face="黑体" color="#386149"></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1 20: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名兄尚在外雲遊,托我向諸位致謝,有怠慢之處望見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1 20: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得兄:刚发一函在你的江右邮箱里,望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1 21: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卷葹</i>在2007-5-31 20:44:03的发言:</b><br/>一得兄:刚发一函在你的江右邮箱里,望收.</div><p></p>hotmail的郵箱嗎?還沒收到呢[em04]<br/>我常用这个:<a href="mailto:ydys1965@sina.com">ydys1965@sina.com</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江右诗社 ( 苏ICP备11024144 )

GMT+8, 2024-4-26 22:56 , Processed in 0.0200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